2014年,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保持稳定发展,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,产业模式和新技术应用突出。2015年,锂电池运输业将继续快速发展。2014年,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保持稳定发展,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,产业模式和新技术应用突出。与此同时,材料和成品的贸易也在增加,这促进了锂电池运输业务的快速增长。
首先,工业规模稳步增长。2014年锂离子电池产量约345亿瓦时,销售收入约477亿元,同比增长约8%。正负极材料、隔膜、电解质及关键设备与电池产量同步增长,销售收入接近200亿元。随着国际贸易的加速,锂电池运输业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,近三分之一的锂电池运输业务集中在中国市场。
二、工业结构总体稳定。2014年,锂离子电池产品仍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领域,约占电池市场份额的87%;其次,动力锂离子电池(电动汽车、电动自行车、电动工具)占近10%;储能锂离子电池约占3%。
第三,各方投资热情高涨,锂离子电池行业新投资持续增长,尤其是中东部新建,扩建项目较多。比如韩国三星SDI、LG化工等企业也分别在西安、南京等地加大了对锂离子电池的投和建设力度。但锂电池整体运输仍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。目前,世航通运等主要锂电池运输企业仍集中在长三角。同时,在政策导向下,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出现增速迹象。
四、动力电池增长迅速。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量显著增长。2014年上半年,产量8.04亿瓦时,2013年全年超过3.6亿瓦时。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一步明确,推动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,仅上半年就达到2.04万辆(超过去年全年产量),带动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。
五、新技术应用亮点新技术研发创新受到骨干企业的重视。陶瓷涂层隔膜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制造中,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可靠性。正极材料的电压从4.2V提高到4.35V甚至更高。一些材料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,电池制造商也开始使用高压正极材料。预计电池能量密度普遍提高10%左右。有业内专家预测,2015年锂电池产业发展曲线与去年相同。2015年下半年,国内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产量可能出现跳跃式增长,推动锂电池运输业务(锂电池海运、锂电池空运)从沿海地区渗透到中西部地区,行业年总产值有望突破1500亿元。